领航学术发展 助力健康中国
山东省心血管慢病防治与大健康管理大会在济南举行
10月11日至12日,由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省微量元素科学研究会主办的“心血管慢病管理:挑战与应对策略”学术会议在山东济南圆满闭幕。本次会议旗帜鲜明地聚焦于推动心血管慢病防治与大健康管理的交叉融合,旨在构建“以人为中心、防治管一体”的全周期健康服务新模式。
大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运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京敏教授,湖北省影像医学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谢明星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宇清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张蕾教授等国内知名专家领衔。会议特别设置了 “心血管慢病管理与大健康融合”主论坛,并下设“三高共管与健康生活论坛”、“冠心病和心力衰竭的长期康复管理论坛”、“结构心论坛”、“心肌病论坛”和“危急重症论坛”共6个论坛。省内外6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从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延伸的核心理念,分享了前沿学术观点与跨界实践经验。
大会开幕式上,山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陈玉国院长,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山东省微量元素科学研究会高希宝理事长分别为大会致辞。两位嘉宾在致辞中强调,应对心血管慢病挑战,必须打破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的壁垒,将精准治疗与广泛人群的健康促进相结合,全面提升区域心血管疾病综合防治与健康管理能力。
在学术分享环节,专家报告充分体现了防治融合的特色。中国工程院张运院士对《肥厚型心肌病激发/负荷超声心动图临床应用指南(2024版)》进行专业解读,为早期诊断与风险筛查提供了关键工具。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京敏教授在《心力衰竭治疗的新观念新策略》报告中,系统阐述了将长期康复与生活方式干预融入心衰全程管理的新策略。
湖北省影像医学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谢明星教授就《肥厚型心肌病超声测量:优势与陷井》展开深入讲解,强调了精准影像学在疾病早期发现和长期随访中的核心价值。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宇清教授对《降压目标的再评价》这一重要议题进行了精彩分享,深化了对血压管理个体化、长期性的认识。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马为教授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心内科医生可以做什么》的报告中,展现了心内科在内分泌代谢健康与心血管疾病交叉领域的主动作为。
尤为引人关注的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文程教授以《非高血压肥胖人群的内皮功能障碍与代谢研究进展》为题作专题报告,直接将研究视角延伸至“疾病前状态”的健康人群,揭示了肥胖等代谢问题对血管健康的早期影响,为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和大健康管理提供了前沿科学依据。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胡琴教授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心血管-肾脏-代谢综合管理专家共识(2024)》进行了解读,体现了对多重危险因素进行综合管控的先进理念。
大会主席张蕾教授在总结中深刻指出,当前我国心血管慢病防控的关键在于实现从“治已病”到“防未病、管慢病”的战略转移。她强调,在国家“体重管理年”的倡导下,将科学的健康生活方式指导融入心血管患者的日常管理,是推动防治融合的重要抓手。通过营养、运动等非医疗手段实现心肌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维持和血脂代谢平衡,是突破传统防治思路、实现慢病精准管理的新方向。为促进大会成果落地,会议后将发布《心力衰竭合并铁缺乏筛查规范》与《超声心动图筛查抗肿瘤治疗相关心肌损伤标准化流程》2项团体标准,为临床实践提供规范化指导。
本次大会成功搭建了一个跨界融合、开放协同的学术平台,不仅深入探讨了学术难点,更在科研协同、临床转化与健康服务等方面形成了共识,是“深扎科研、服务临床、赋能健康” 理念的生动实践,为“健康山东”建设贡献了坚实的学术力量。
晁玉萍 刘茜美婷 报道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山东天使健康救助联盟
山东省扶贫开发基金会 • 天使健康专项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