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健康咨询网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健康头条 > 健康头条详情

“十四五”健康山东答卷:人均预期寿命80.5岁,增强人民群众健康福祉

发布日期:2025-11-26来源:山东健康咨询网

“十四五”健康山东答卷:人均预期寿命80.5岁,增强人民群众健康福祉


    11月25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山东省卫生健康委主要负责同志等介绍“十四五”时期山东全面推进健康山东建设情况。


1764061353s0veft2bgii.jpg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马立新介绍,“十四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忠实履行服务人民健康的光荣职责,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提升服务能力水平,人民群众享有健康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和质效性不断增强,2024年,全省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5岁,较“十三五”末提高了1.4岁;孕产妇、婴儿死亡率分别降至4.09/10万、2.56‰,较“十三五”末下降了52.6%、31%,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


完善以基层为重点的分级诊疗体系

医疗卫生服务质效全面提升


    加快拓展医疗服务供给,全省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到9.01万家,卫生人员增加至118.13万人,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6.11%和14.8%,“15分钟健康服务圈”整体形成,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更加方便。


    基层基础地位加快夯实,省政府部署实施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提质提效3年行动,按照“五有三提升”标准改造村卫生室3.1万家、明年将实现全覆盖,服务人口1万人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全部达到国家优质服务标准,78家县(市)医院全部达到国家推荐标准,县乡村三级医疗保健网更加坚实。


    优质医疗资源加快扩容,稳步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创建,9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62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和21家省级高质量发展建设医院成效加快显现,建成国家和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077个、牵头组建专科联盟延伸到所有县(市、区),覆盖全省的疑难重症救治网络日益完善。


    整合联动水平加快提升,建成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38个、县域医共体172个,医联体首诊机制和转诊服务规则全面建立;每年常态化组织超过1万名骨干下沉乡镇驻点帮扶,累计选派两年期“业务院长”2300余名、建设名医基层工作站2420个,远程影像诊断覆盖98%的卫生院,远程心电覆盖所有卫生院和1.6万个村卫生室。


    2024年全省基层诊疗量占比、县域内住院率分别达到63.3%、84.4%,“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目标在我省加快落地。


    健康服务体验加快优化,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每年实施一批民生实事,先后开展群众看病就医不够便利问题整治、“医疗服务巩固提升年”“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等活动,扎实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建设,全面推广预约诊疗、诊间结算、床旁出入院、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等便民措施,全省门诊、住院患者满意度持续保持全国前列。


健全高效协同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坚持预防为主,加快提升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系统性,努力让人民群众少得病、晚得病、尽量不得大病。


    重大传染病防控扎实有效,经受住了世纪疫情的重大冲击和影响,全省疫情形势总体平稳,基孔肯雅热未发生本地扩散,艾滋病全人群感染率、肺结核发病率是全国最低的省份之一,突发和重点传染病综合防控更加有效。


    公共卫生体系持续完善,完成国家和省级区域公共卫生中心布局建设,实现省市县三级疾控机构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全面完成全省疾控和卫生监督机构整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更有底气。


    全民健康管理稳步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人均补助标准由“十三五”末的74元提高至99元。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健康山东行动,大力推进高血压、心血管等四大慢性病防治行动,创新“两处方一提示”全人群健康管理和“三高共管六病同防”医防融合慢性病管理,扎实开展“四送四进四提升”“健康体重管理年”等健康促进活动,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6.22%,较“十三五”末提升14.2个百分点,人民群众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更加主动。


加快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中医药作用更好发挥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山东努力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这一宝库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更好服务于人民健康。


    突出创新赋能,在全国首批获批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实施两批75个“揭榜挂帅”改革项目,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获批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等一系列试点示范,建成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等一大批高层次平台,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突出全面提质,政府办中医医院实现省市县全覆盖,近七成县级中医医院达到国家推荐标准,所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建成中医药综合服务区,九成以上村卫生室提供中医药服务,全面推进“中药处方一件事”,获得中医药服务更加方便。


    突出深度融合,创新实施“中医生活化”,制定相关指南和标准,开展“中医生活化”社区行、中医药文化惠民等活动,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不断提升,中医药养生保健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加快医养健康产业转型升级、集群发展,培育推广中药材公共品牌“鲁十味”,积极推动中医药向康养旅游、医养结合等领域深度延伸,服务人民健康、服务经济发展效果加快显现。


加强“一老一小”健康保障

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加快完善


    以大人口观为指导,积极应对少子化和老龄化,完善全生命周期人口服务政策,努力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健全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十四五”期间两次修订《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出台优化完善生育支持一揽子政策,设立陪产假、育儿假、老年住院护理假,延长产假、婚假,大力营造生育友好型社会。今年顺利启动育儿补贴工作,已申报215万余人,近期将为首批申领对象发放育儿补贴。


    提升优化生育托育服务,加强母婴安全保障,实施早孕关爱行动,推动生育友好医院和儿童友好医院建设,实现产前诊断机构市级全覆盖、产前筛查机构县级全覆盖,严重多发致残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下降趋势;大力发展普惠托育,积极推进社区嵌入式托育和用人单位办托,支持托幼一体化发展,全省每千人口托位数达到4.85个。


    积极推进健康老龄化,全面推开医养结合服务,创新“两院一体”“居家医养、医护巡诊”“社区医养、智慧服务”等服务模式,全省“两证齐全”医养结合机构1125家、总床位33万张,被命名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老年人健康生活更有保障、更有品质。


晁玉萍 刘茜美婷 报道

发表评论

返回列表页